
呓谈摄影·舞台篇
舞台摄影对摄影师来说,可谓”鸡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摄影师专注于拍摄时,必然失去对舞台整体的把握,终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何况,表演越是精彩,不就越是应该用肉眼去欣赏,而不是按下快门,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成一个个瞬间的切片,去破坏这种氛围吗?毕竟,从没有一部影史佳片,是因为某几帧画面美轮美奂而打动人心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拍才是对的!
可要是不得不拍,那么从“术”的层面讲,舞台摄影又相对简单。因为一旦初始条件固定,摄影师的回旋余地就大体固定了(非常有限)。所谓初始条件,即摄影师的位置、使用的器材,以及包括灯光、背景在内的舞台美术呈现。




位置:战地摄影师卡帕(Robert Capa)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流光溢彩的舞台与血腥残酷的战地有着类似的摄影逻辑,而且还应该加上一句限定语——“是因为你坐的不够靠中间”。没错,基本上,一场商业演出票价最贵的位置,一场非商业演出最尊贵的位置,就是舞台摄影师最出片的位置。通常演出一旦开始,这个位置就固定了,除非摄影师不在乎旁人的嫌弃和中途被保安架走的风险。
在一些大型演出活动中,主办方通常会将最佳拍摄位预留给特聘摄影师或主流新闻机构的摄影记者。其余位置,则会成为卖图维生的职业摄影师争抢的目标。有人会提前半小时去肉身占地儿,有人会用贴纸、胶带或摄影包来宣示主权,也有人会临时利用自己的大块头挤出块立足之地。不过,后者是极少数。毕竟,同行间除了竞争,多少还是有些同气连枝、惺惺相惜的。

器材:遥想胶片时代,拍摄舞台需要高感光度胶片配合大光圈镜头。在相关技术达到巅峰的胶片相机“末法时代”,对于定焦镜头,这个极限是F1.4;对于变焦镜头,这个极限是F2.8。此外,因为使用闪光灯通常是舞台摄影的禁忌,所以当年纵使顶级器材在手,摄影师在工作时仍然束手束脚。
现在,顶级数码相机上万ISO的感光度仍然能提供较为细腻的画质,顶级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的进光量极限已经分别触及F0.95和F2.0。这两个因素加上机身和镜头的防抖功能,让摄影师在拍摄舞台时可以在足够低到足够高的快门速度区间内从容抉择。从技术装备的角度而言,舞台摄影师今天的工作状态与20多前相比简直是在自由飞翔。当然,这个自由是明码标价的!列位看官,注意到我在这段文字里用了几次“顶级”来形容相机和镜头了吗?顶级器材并不能保证摄影师拍出佳片,但可以让摄影师拥有拍出佳片的最大可能性。
进一步说,摄影师要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也必须依靠器材的多样性。下面就用不同镜头拍摄的舞台照加以说明:





此外,不得不说,静音快门是个好东西。只要光线条件允许(避免频闪光源),使用静音快门可以让摄影师在拍摄舞台时更为专注,无需顾虑打搅旁人。

舞美:舞台上的艺术水平决定了摄影师拍摄的上限,摄影师个人对舞台艺术的理解水平则界定了下限。没错,摄影师在舞台下拍摄的照片,永远不可能比舞台上的表演更精彩。因此,如果你爱摄影是喜欢用相机来创作,那么舞台摄影对你来说大概率是索然无味的。舞台摄影不像风光摄影或人文摄影,可以让摄影师通过调整用光、构图或把握时机来表达思想或情绪。舞台摄影师所作的,其实和他身边的普通观众一样,就是试着去欣赏和领会舞台上所呈现的一切——只不过是以光学设备为媒介。舞台摄影师的本分,就是竭尽所能去截取台前的演职人员和幕后的导演与舞美设计师所呈现的最佳瞬间。
当然,也不能武断地说,舞台摄影师的“创作”完完全全受限于舞台呈现。比如,LED背景屏乃至激光的运用,让舞台光影的丰富多变到了极致,以至于有时会让观者有过犹不及之感。此时,摄影师如果拥有“创作自由”,不用考虑向东家交差的问题,那么完全可以根据“少即是多”的原则对色彩做一下减法,反倒可能有意外之喜。Less is More —— 黑白会呈现出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舞台。


◤ 将彩色照片转为黑白,可以降低杂乱乃至与主题冲突的背景色彩和图案对画面主体的干扰,也可以消除那些直觉上艳俗的色彩给观者的负面情绪暗示。



教训:切记,舞台上的“激光”是摄影师的死敌!
有些胶片相机的说明书,会明确要求用户不要用相机对太阳作长时间曝光或反光镜预升(单反相机)这类操作,因为这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胶片或快门帘幕被聚焦后的光线灼烧——原理就是我们儿时体验过的用放大镜点火!毕竟,结构再复杂的镜头,也可以理想化为一片凸透镜。

◤ 画面中的紫色斑点就是舞台激光对一台Sony A7RII 相机的CMOS成像芯片造成的永久性伤害。它会出现在每一张照片中的同一个位置。虽然可以通过简单的后期处理将其遮盖,但这种画面瑕疵足以逼疯摄影强迫症患者 : (
在数码相机时代,除了强烈的阳光,激光也对感光芯片有致命损害。换感光芯片一旦受损,通常只能整体更换。如果相机已经过保,那么修理费相对于机身价格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至于是否值得冒报废感光芯片风险来拍摄一次舞台演出,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毕竟,我们拍照记录生活,不就是因为我们只活一次么?




【 图文版权所有 转载敬请联络 】